債券信用是指債務發行人的特定債務或相關負債在有效期限內及時償付的能力和意愿。為了對各種債券的信譽度進行鑒定,人們專門設計了債券信用評級符號,這樣不需要作任何解釋說明,就能夠使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能夠很容易明白債券信用。
對企業來說,信用評級非常重要,特別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評級機構,它們的信用評價很可能會對企業的債券價格、投資者的預期產生很大的影響。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評級公司可謂國際上最著名最權威的信用評級機構。這兩家公司不僅對美國境內上萬家公司和地方政府發行的各類債券、商業票據、銀行匯票及優先股股票施行評級,還對美國境外資本市場發行的長期債券、外國債券、歐洲債券及各類短期融資券予以評級。多年的實踐,使得他們在國際中享有盛譽。如今,他們所評出的信用等級往往就會被認為是權威、公正和客觀的。
進行債券的信用評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方便投資者進行債券的投資決策。因為投資者購買債券是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的。如果發行者到期不能償還本息,那么投資者就會蒙受損失。發行者不能償還本息是投資債券的最大風險,稱為信用風險。債券的信用風險因發行者的償還能力不同而有所差異。
信用評級過程通常為:收集充足的信息對發行人和所申報的債券進行評估,在對數據和科學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評出恰當的等級;在一段時期內,對已經確定級別的債券進行信用質量監督,然后根據發行人的財務狀況變化,及時對信用級別做出相應調整,并將此信息告知發行人和投資者。一般來說,評定一家公司所發債券的等級,可以采用以下兩種形式:
1、評級公司通過對發債公司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產業結構和償債能力的分析,按實地調查結果實事求是地告知公司能夠達到的級別。
2、公司直接告知評級機構想要得到的級別,由評級機構對債券的發行、期限等提出建議和意見,告訴公司采取某些結構調整、成立子公司等,把優良資產和部門單列出來等措施,即所謂的資產重組、購并,不良資產剝離,以保證達到所需的等級。
債券信用級別與發行價格是直接相關的,級別越高,利率越低。由于多數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更重于贏利意識,因此他們往往會選擇風險較小的高級別債券,而不會為低級別債券相對較高的收益率而吸引。如果一種債券中途發生降級,發行者每年就需要多支付一大筆利息。盡管如此,投資者的信心還是會受到很大影響。
標準普爾公司將債券信用等級分為四等十二級,即AAA、AA、A、BBB、BB、B、CCC、CC、C、DDD、DD、D。
AAA是信用最高級別,表示信譽最高,償債能力極強,不受經濟形勢任何影響,因此可以說沒有風險;AA是表示高級,有很強的償債能力,風險相當小;A是表示中上級,支付能力較強,在經濟環境變動時,可能受到不利因素影響,但是風險仍然較小;BBB表示中級,有足夠的還本付息能力,但缺乏可靠保證,容易受不確定因素影響,風險比較明顯。以上四種級別債券質量相對較高,通常被認為是投資級別,即正常情況下投資者都可以接受。
中間五種級別(BB、B、CCC、CC、C)的風險則相對要大,而且逐級上升,因此屬投機級別。這類債券面臨大量不確定因素,但是收益也相對較高。C級在投機級別中資信度最低,通常被認為瀕臨絕境,因此只有極少數有特殊需求的人才敢于問津。
D等信用度級別相當于“考試不及格”,表示該類債券是屬違約性質,幾乎沒有還本付息能力。所以被評為D級債券的發行人,通常就可以準備關門了。至于是兩個D還是三個D,意義已經不大。
為了能更加精確地反映各個債券更加細微的差別,還可以根據情況的不同,在每個級別上加上“+”或“-”符號,這樣又能派生出24種級別。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以上各種等級標準的評判尺度很可能有所不同,有的類別稍有差異,但只是小異而大同,也就是說其按照風險大小, 以ABCD形式依此排列的做法還是相通的。我國債券評級標準是參照國際慣例和我國評級實際情況而制定,主要側重于債券到期還本付息能力與投資者購買債券的投資風險程度,其級別設置屬三等九級,即只到C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