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賦能產業聯創未來”。論壇上,以中國工程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為首的院士、院長,以及應邀參會的專家、工程師等,聚焦5G、工業互聯網領域,圍繞前沿技術、產業應用、生態系統等維度,剖析技術、產業最新進展并探討發展趨勢。
作為科博會上東道主企業之一的長虹,在保持家電業務平穩發展同時,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賦能,積極推動旗下冰箱壓縮機、5G特種連接器、軌道交通電源系統和物聯網模塊等產業發展。在培育出一批“產業冠軍”同時,依托5G+工業互聯網,構建長虹智慧顯示工廠,通過產業數字化、管理信息化,入選工信部首批試點示范項目,也是西部唯一一家中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生產線是行業首批5G+工業互聯網的生產線,可支持長虹率先實現大規模個人化定制服務。
制造升級能效提升
據長虹相關負責人介紹,長虹智能工廠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準。就目前來說,國內很多工廠自動化設備較少,很多環節需要大量人力操作。長虹智能工廠是首家將原材料立庫、整機生產線和成品立庫進行無縫集成的工廠,物流自動化達到95%。同時,生產制造流程通過子系統完成,子系統全面集成在MES系統上,所有信息互聯互通,數據采集秒級響應?;谧詣踊O備和信息化系統,系統對數據可智能決策,根據物料、訂單、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等自主決策,最大化減少人工干預。
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推動了企業制造升級,基于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工廠的生產流程是以人為中心,形成前端零件加工到整機裝配、檢測包裝、成品入庫,以及物流配送實現生產閉環。
在制造業,實現大規模個人化定制關鍵在于整機裝配過程。以長虹智能工廠為例,總裝線采用多階段混聯生產模式,一條線的6個工位生產6種產品,整個工廠9條總生產線,每年支持600萬臺個性化訂單生產。同時,由于產品交付周期遠低于行業平均水準,整機周轉次數翻倍提升,生產綜合效率提升60%。
創新成果產業領跑
長虹所打造的智能制造產業園、智能工廠不僅支撐起長虹內部的轉型升級,對外可基于云端制造類服務,構建資源富集,形成多方參與的工業新生態。實現制造升級,推動能效提升,長虹最大依仗是數十年來所傳承的“創新基因”。
“技術創新是長虹持續發展的動力。”長虹相關負責人稱。在5G、AI等核心技術領域,長虹通過聘請一流的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在相關領域搶占世界制高點。通過自主研發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化浪潮下,長虹積極打造新的增長引擎,旗下公司愛聯科技、長虹華豐、長虹電源、長虹佳華等,均已在各自領域深入扎根,并向上游“KOL型企業”方向成長。
今年5月,5G信號覆蓋珠穆朗瑪峰峰頂,保障直播信號穩定高速傳輸,而為之提供裝備保障的正是長虹華豐。十幾天后,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該磁浮樣車所搭載的440V及24V蓄電池組均由長虹電源公司研制。7月,首款國產超小體積5G通信模組——AI-NR11在愛聯科技成功下線。8月,“2020中國輕型商用制冷設備產業發展與技術論壇”舉辦期間,長虹華意在新品發布會上推出酷冰雙星——NF小型高效商用壓縮機和NVT智能變頻商用壓縮機??萍紕撔抡尕灤╅L虹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在產業經濟觀察人士看來,一系列科創成果落地背后,既是長虹科技轉型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制造業逐漸崛起走向繁榮昌盛的縮影。“科技創新已成發展趨勢,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縮減。”